佛性_佛性的网名
为什么六祖说佛性无常
六祖说,佛性非常非无常。不要污梵污僧,业力深似海。
我对“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的理解是:众生的佛性是各自不同的,没有常住不变(或统一)的佛性,众生的共性(或常住不变)是他那个善恶分别心(或选择心)。
但佛性,非常非无常(《六祖坛经》语)。是众生清净觉性,也是佛的法身,不增不减,不善不恶、不忠不奸,也无有反转。世间情义与品德,其意义自然在因果中,善恶忠奸各有因果。
十法界都是诸佛的法身,佛即是道。无常是指佛性能化现万物,永无止境的变化,有常是指这种变化是恒常的。所有对立面都是一体,分开来看就是凡夫,不分开看,并且心无所住,就成佛。
六祖大师言:[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什么是佛性?
1、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每人都有的自性元神、法身是“与佛无二”的性质,故称“佛性”,也叫“法身”,是“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之一。有“佛性”,就有“明心见性”成佛的条件与机会。
2、” (2).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 参见 “ 佛性禅心 ”。 词语分解 佛的解释 佛 ó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 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 圆满 的人的称呼: 佛爷 。佛像。借花献佛。
3、佛性 Buddhatva;Buddhatā 佛教术语。佛陀(即释迦牟尼)之本性,也指可成为佛的潜在可能性,即成佛的因性、种子。此性质等同于如来藏。小乘佛教并不认为众生可以成佛;大乘佛教将成佛的可能推及一切众生。
4、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
5、佛性有两种含义:一者“成佛的可能性”。这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真心)。二者“眼见佛性”。这是明心之后的第二步:“见性”(有些祖师是明心、见性同时证得)。
佛性是众生共一,还是众生各一?
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各人解除各人的痛苦,了生死获大自在。成就法身时,法身无相,犹如灯光,光光相融无碍,非一非多,不可思议。
真心是体,有很多别名,比如本来面目、法身、如来藏等等,有体就有性,名曰佛性、自性、法性等等,所以,众生、诸佛,是一性,你说是一个自性,没有错,因为性不能用“个”来衡量,所以说是相同。
同一佛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觉性,原指诸佛的本性,后发展成为证身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种子,意思是一切众生皆有觉悟的本性。法藏认为:“在众生数中名为佛性”。所谓佛性,就是众生成佛的原因种子,是对众生成佛的可能性所做的保证。
众生之佛性与阿弥陀佛之佛性,是一,也是二。是一,众生与佛,皆具如来本性,清净本然,本自具足;是二,诸佛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常住如来性觉之中。
佛性是什么意思
佛性有两种含义:一者“成佛的可能性”。这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真心)。二者“眼见佛性”。这是明心之后的第二步:“见性”(有些祖师是明心、见性同时证得)。
佛性,释义是: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参见“佛性禪心”。例句:我们面对生老病死的折磨而毫无办法,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佛性被贪嗔痴所埋没。
佛性的解释(1).佛教 名词 。谓 众生 觉悟 之性。《涅槃经》卷二七:“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佛性是万法的理体,也就是讲万法由佛性产生。另外佛性也是成佛的种性。佛是觉悟的意思,性是不改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不改的觉悟之性。大般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能成佛。
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每人都有的自性元神、法身是“与佛无二”的性质,故称“佛性”,也叫“法身”,是“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之一。有“佛性”,就有“明心见性”成佛的条件与机会。
佛性的解释是:成佛的可能性。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魔也有佛性,也能成佛。 佛性是真如的显现,真如为体,佛性为用;二者非一非异,比如灯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