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刀术_倭刀术 砍断对方兵器
日本剑道实战中用的是剑还是刀?
1、所谓“剑道”是日本人自称,其实通称倭刀术(或倭刀刀法)。日本根本没有剑,他们使用的兵器在我国叫做倭刀,日本自称武士刀,又称东洋(战)刀。刀制微呈弧形,长约1米-3米,多为双手握。倭刀源自我国古代苗刀,和明代柳叶刀有渊源。
2、在日本,剑道用的却是刀,是因为:0刀源于唐朝单刃刀,叫做剑。0其实有时刀和剑是同一种武器。0没人想改刀名。0日本长的刀叫打到,战斗的时候用的多,多小于114cm。短的刀叫做胁差,专门用来破人的防御盔甲,小于62cm,平常两种刀配合使用的也大有人在。
3、剑道使用的是竹剑(也叫竹刀),是由居合刀变化而来的。练习和比赛时,主要有4个有效打击点:面(额头的中间部位)、kode(手腕)、胴(护胸的位置)、突刺(刺喉)。百度百科里面有剑道的词条,建议你去看看。剑道的练习多是两个人对战。现在的居合道练习都是一个人练习套路。
4、剑道馆里用的是竹剑,剑术道场用的是木刀。区别就是竹箭打上再狠最多皮肉红肿,木刀打上筋段骨头折。他们的区别就是:剑道注重得分,不注重实战,我说的是战场上的砍杀。剑术用的木刀是剑术用来演练用,注重实战技术,就是怎么最短时间把人砍死,而不是得分。
5、因为日本剑道的名称用的是旧称,剑道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比日本的刀要早,可能是因为称呼习惯的原因,把旧称一直沿用下来了。虽说日本现在没有剑这种武器了,但在很早以前是有过的。
6、剑的制式是为刺服务的。由以上对刀剑二兵器的粗略叙述可以看出,刀剑虽同属短兵器,但二者名不同(一刀一剑),形不同(一弯一直),用也不同(一砍一刺)。刀厚重、尚力,剑轻便、尚巧。
绣春刀2里的戚家刀为什么可以砍断刀
1、这是电影里面很尊重史实的一段,明代抗倭初期大部分明军的刀确实经常被日本武士刀砍断,这是很普遍的事,史料都有记载,后来戚继光以日本武士刀为基础加以改良出戚家刀,威力更甚。而片中沈炼一开始只是用了普通制式刀,所以被砍断也是有所依据。
2、绣春刀 戚家刀是当初为了对付日本刀研发出来的,刀身厚重,劈砍力度强,正好克制锋利但脆弱的日本刀刀身,制作工艺相对于日本刀来说简单并且成本低,更能在军中普及。而影片中的戚家刀明显刀身不再像原版那样厚重,应该是结合了日本刀的优点制作出来的,也有可能是为了配合女性使用特意改良了。
3、这种铜护刃现在称之为吞口,这个结构的作用有几种,首先是为了保护刀刃和使刀和刀鞘更好闭合。能让刀剑入鞘后刀身或剑身不会直接与鞘口金属装具磨擦,同时兼有加大鞘口磨擦力以免刀剑脱鞘的作用。吞口还可以加固刀镡,下有刀柄顶住刀镡,上面吞口再卡住刀镡,就可以使刀镡在战斗中受到重击也不容易松动。
倭刀术的历史
1、中国的刀剑技法随着兵器制作技术传入了日本。从现存日本正仓院藏的唐大刀就可以清楚看出,日本刀与中国具有很深的渊源。经过日本武士长时间的发展,在锻造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创造出以技法朴实严整、劲力充实流畅为主要特点的日本刀法。
2、据传,倭刀术的创始人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嘉靖年间,一批来自日本的流浪武士,匪徒,与明朝沿海地区的奸商,土豪和海盗等势力相互勾结,袭击沿海城镇村庄,四处劫掠,人称倭寇。戚继光受命成为参将,组织武装力量讨伐倭寇,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新军。
3、明代刀术深受倭刀影响,明清时期,倭刀风靡一时。程冲斗与戚继光虽在单刀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共享了将大太刀挂腰的共性。吴殳,这位武术研究者,不仅精通倭刀术,还融合了多国武学,致力于将其中国化,追求正宗的倭刀技艺。
4、在日本著名的漫画《浪客剑心》中,我们遇到了“飞天御剑流”这一独特的武学体系。这个流派源于一个名叫比古清十郎的人物,他是这个流派的创始人。在漫画的世界里,除了“飞天御剑流”之外,还有诸如“神谷活心流”和“倭刀术”等其他武术分支。剑心,作为故事中的主角,被认为是飞天御剑流的第14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