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是什么意思_及笄是什么意思解释
及笄是什么意思拼音
1、“及笄”的意思是女子满15周岁。拼音 “及笄”:jí jī。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2、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什么是及笄 及笄是汉族传统习俗中的一个重要仪式,意味着女子进入婚嫁年龄。在中国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会举行及笄仪式,表示她们已经成长为适婚的年龄。及笄的拼音及发音规则 ;及;的拼音:jí。在拼音中,;及;的声母为j,韵母为í。
3、及笄拼音:[jí jī]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引证解释:《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古代及笄是什么意思
1、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15周岁。 及笄也称作“既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时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及笄也指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是指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2、古代及笄是什么意思如下: 及笄,亦作“既笄”,是古代汉族女子的一个重要年龄节点。当女子满15周岁时,她们会结发并用笄(一种发簪)贯之,这一仪式被称为及笄。 及笄不仅是一个仪式,也标志着女子已经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例如,人们会说“年已及笄”来表示一个女子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
3、古时候女子及笄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笄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及笄是什么意思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读音:jí jī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一直未许配的,最迟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及笄的拼音:jí jī。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古时候女子及笄什么意思
1、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15周岁。 及笄也称作“既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时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及笄也指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是指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2、在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岁。这个习俗源自《礼记·内则》,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就可以戴上簪子,标志着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当时,如果女子在十五岁已经许配了,就会在这一年戴上簪子;如果还没有许配,就会在二十岁戴上簪子。
3、古时候女子及笄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笄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4、古代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或者称作“笄年”。这里的“笄”指的是簪子。所以,“及笄”意味着女子已经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也就是到了适婚的年龄。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女子十五岁是婚嫁的最佳年龄,因此这个年龄段也被称为及笄之年。在这个时期,女子被认为是适宜婚嫁的时候。
5、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周岁。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6、在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为十五岁。这一概念源自《礼记·内则》,用以指代女子已达到适婚年龄。在古代,一旦女子满十五岁,如果已经定下婚约,她便会束发插簪,象征着进入成年阶段。对于未定婚的女子,则在二十岁时进行同样的仪式。古时候,将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亦称“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