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剂_乳剂的制备方法有
执业药师考试常考知识点:乳剂
1、微乳的制备 微乳除含有油相、水相和乳化剂外,还含有辅助乳化剂,乳化剂与辅助乳化剂的比例在乳剂中占的比例高达12%~25%.采用机械法制备。复合乳剂的制备 采用二步乳化法。先制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作为内相,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制成二级乳。
2、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1)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硬脂酸盐、油酸盐等 (2)非离子型:司盘类(脂肪酸山梨坦类)、吐温类(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Pluronic F68),蔗糖硬脂酸酯、苄泽、卖泽等 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中大部分为亲水性强的高分子材料,能形成0/W型乳剂。
3、(1)形成乳剂,并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和稳定性;(2) 能增加乳剂的黏度,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3)在乳剂的制备过程中不必消耗更多的能量。乳化剂的分类 (1)高分子化合物乳化剂(天然乳化剂)乳化能力弱,能形成O/W型乳剂。常见的有阿位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果胶等。
4、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亦称乳膏剂。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有溶液型软膏剂和混悬型软膏剂之分。
5、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辅导:乳剂型基质 种类和特点 乳剂型基质系用油相与水相物质借乳化剂的作用而构成的乳状半固体基质。由水相、油相及乳化剂三种组分组成。分为W/O型与O/W型两类。
乳化剂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乳化剂(emulsifier)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
2、乳化剂是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一类化合物。
3、乳剂的解释 (1) [emulsion] (2) 将杏仁或其他植物 种子 与水一起研磨制成的乳状液汁,用作一种 刺激 缓和剂 (3) 一种液体或固体 物质 在带有乳化剂(如树脂或明胶)的含水液体中所成的乳浊液,特常 用于 改进药物的可口性 详细解释 经过 乳化的溶液。通常是水和油的混合液。
4、乳剂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是一种以微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相的制剂,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乳状液分散体系。
5、乳剂解释如下:是一种由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水相和油相)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解度较高的一种液体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乳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在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乳剂的结构与组成 乳剂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水相、油相和乳化剂。
乳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乳化剂:乳化剂一方面降低界面张力,另一方面在液滴周围形成乳化膜,使乳剂稳定。乳化膜的强度与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有关。乳化剂中亲油基和亲水基大有利于乳剂的稳定。乳化剂的用量过少,形成的乳化膜不能将乳滴包裹,则乳剂不稳定。
其因素主要有:乳化剂:乳化剂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同时在液滴周围形成乳化膜,高分子乳化剂还可增加外相黏度,使乳剂稳定。相容积比:相容积比一般在40%~60%时,乳剂较稳定。相容积比低于25%时,乳剂不稳定,相容积比超过25%时,乳滴易合并或转相,使乳剂不稳定。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脂质相和水相的比例:乳剂中脂质相和水相的比例对其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比例都会导致乳剂不稳定。乳化剂的种类和含量:乳化剂是维持乳剂稳定的关键,不同种类和含量的乳化剂对乳剂的稳定性会有不同的影响。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乳化温度、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分散相的浓度与黏度。乳剂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以小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形成液滴的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相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